報告題目: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儲能機理之微納尺度探究
報 告 人:馮光教授
報告時間:2020年12月7日(星期一)上午10點
報告地點:将軍路校區新材料大樓A212
主辦單位:校科協、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
報告人簡介:
馮光,男,1980年9月生。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導,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近些年來,一直從事與微納尺度界面和輸運相關的基礎問題研究,在有關新能源的超級電容器儲能機理與優化設計方面做出了一些成果。研究工作具有能源與物理、化學、材料等方向相交叉的學科特點,已發表英文書籍3章、SCI論文80多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論文50多篇(包括Nature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X、ACS Nano、Nano Energy、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H因子31(Scopus統計)。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15次、擔任分會主席5次;2018年起,任SCI期刊《ChemElectroChem》(IF: 4.154)編委和《Green Energy &Environment》(IF: 6.395)青年編委。
報告摘要:
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相對電池充/放電更快、循環壽命更長而能量密度較低的電能儲存裝置,在儲能技術領域中正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由于超級電容器的電能儲存在電極與電解質形成的僅有納米量級厚度的固液界面雙電層中,因此,其性能分析和優化設計依賴于對其微納尺度固液界面與輸運現象的深入研究。近些年來,我們利用分子模拟方法,采用具有不同拓撲結構與表面特征的電極和具有不同分子構型與物化性質的電解質,研究了超級電容器中的固液界面與輸運現象,分析了儲能界面結構及其形成過程,并結合實驗測量,探索了儲能界面的微觀結構和電容特性之間的内在關聯機制,從而為新型超級電容器的研發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本報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電極表面上離子液體電解質的微觀結構研究,2)碳材料、導電MOFs等多孔材料電極中電解質輸運與電容性能研究,3)離子液體混合物電解質的界面性質與儲能性能研究。